-
胡芹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胡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人才计划和安徽省人才计划。2012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微电子学士学位,2017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至2020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2020年11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任教。长期从事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包括光伏器件和光电探测器等。近年来,胡芹博士在Science、ScienceAdvanc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le、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50余篇,总引用5000余次,H-index 28。长期受邀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Small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担任Materials Today Electronics期刊青年编委。曾荣获 “2017年中国电子科技十大进展”(《电子科技学刊》)、美国ALS先进光源博士生奖学金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新团队培育基
-
季 杰讲席教授
季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主任,安徽省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主题专家,国际可持续能源技术协会(WSSET)执行委员和Fellow,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太阳能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现兼任英国多个大学客座教授,中科院电工所、广能所客座教授和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中组部评审专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杰青、重点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PV/T)、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技术(BIPV/T)、建筑节能及热泵空调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6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量达12000余次,H-index61(数据来源:Scopus,截止日期2022年8月);多篇论文进入SCI核心期刊《Applied Energy》引用TOP10和推介
-
季恒星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现任中国科大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应用化学系党总支书记。长期从事电能源化学、材料电化学、低维材料及快充锂离子电池研究。曾获中国化学会“电化学青年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NanoResearch“Young Innovators Award”,研究成果入选教育部202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
孔力教授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孔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洛林高等理工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局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中国科大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学委会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监事长、IEEE-PES(中国)储能技术委员会副主席、CIRED中国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要项目。主要研究交直流微电网技术、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交直流可再生能源接入技术等。在发展光伏发电系统能量变换技术、独立运行大型光伏电站以及分布式电网、微电网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并完成了我国首座百千瓦级大型光伏电站、国内首台工程化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组网的交直流系统工程。获2020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中国机械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202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2022年2月当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首批会士。
-
刘兵兵副研究员
刘兵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研究员。入选2015年安徽省“教坛新秀”,获得中国物流学会“青年新锐”奖。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管理科学博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优化方法及其在物流供应链运营管理中的应用、能源大数据分析与集成优化、数据驱动下的决策优化方法等。近五年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TRE、IJPR、AOR、TRD、中国管理科学和运筹学学报等国内外专业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和国内发明专利7项,作为第一或主要发明人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和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请并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2件,其中成果产业转化1件。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等教科研项目7项。2021年获得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连续四年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物流日日顺创客训练营大赛,获得全国金奖1项和银奖3项。是中国“双法”学会数学建模和算法分会理事,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运筹学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中国物流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
刘妍博士后
刘妍(Liu Yan),女,汉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202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政策、环保组织发展、环境治理、林业经济、社会管理等。2011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奖学金”。2017年,主持日本东京大学学术研究业务委托。同年,在日本林业经济学会2017年秋季大会做了关于污染地振兴及绿化工作推进的现状及课题为主题的学术报告。2018年,获得“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杯争夺全日本大学生辩论大会”全国第3名(为该大会举办52届以来,首次获奖的外国籍人员)。同年,主持日本富士施乐股份有限公司小林基金。2019年,主持日本东京大学学术研究业务委托。同年,在日本林业经济学会2019年秋季大会上做了关于探讨环保组织绿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主题的学术报告。2020年,主持日本奥山学会学术研究经费项目。在学术研究之余,为推进中日国际交流,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相互认知,2018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日本公益财团法人东京大学新闻社的记者和编辑,撰写过7篇个人专栏和2篇专题等。例如:刘妍《跨越国界的中国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