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
万亮研究员
主要研究双碳背景下政策评估、气候变化风险治理、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等诸多研究议题,力求讲好中国故事,做“顶天立地”的研究,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大力量。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科青年);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安徽省自科、社科基金项目等);其他科研项目3项(新文科基金等)。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30余篇,包括研究领域内的高质量期刊如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部;积极服务社会与政策决策,撰写多项重要咨政专报,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项报告、《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等;获国家机关事务建设主题论文评选全国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机关事务系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同时担任公共事务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安徽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促进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
吴宇恩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催化材料研究。
-
吴小平教授 博导
项目负责人简介:1988年、1993年分别从长春地质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本科和硕士毕业,1993年进入中国科大固体地球物理专业,1998年获中国科大固体地球物理博士学位。一直从事地球电磁学研究工作,在电磁三维数值模拟与成像及应用方面有多年工作积累,主持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1项重点)。2010年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分会理事。为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土资源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油气工程组)会议评审专家。
-
吴长征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8年到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博士学位。已承担或入选中科院稳定支持青年团队负责人(202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RSC Fellow)、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5)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等。已发表190余篇论文,被他引20000余次(H因子76)。2017-2021连续多年入选化学学科、跨学科领域高被引学者。编著关于二维纳米材料书籍一部。现担任Applied Nanoscience(Nature Spring-er,二区)副主编、《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长期从事无机材料合成研究。聚焦低维固体“表界面”视角合成新物质、新材料以及获得新技术,发展无机表界面合成方法学、表界面表征方法与理论、跨尺度表界面设计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表界面合成化学理念致力于发展新的化学合成工艺,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已实现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无机二氧化硅气凝胶实现百吨级别量产。
-
汪义丰教授
汪义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11-2015年继续在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2-2014年被聘为“李光耀博士后研究员”。2015年8月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化学、硼化学以及生物质分子转化等方面的研究。2015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8年获德国Thieme杂志社颁发的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21年和2022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2022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在Science,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 Commun.和CCS Chem.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
-
汪国雄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电催化研究。